用SD模型可以重新設計系統結構和/或決定政策。梅多斯(Meadows)認為SD一定能滿足決策過程三個階段所需:第一,從廣泛的背景中識別出所關注的情境,並有了初步的理解;第二,深入研究行為背後的結構,對有問題的部分提出改進的想法;第三,精確地模擬方案相關細節。
首先是建立數學模型之前的符號有向圖概念化工作。分析微觀結構可以提供一些洞見,可以確定模型的環,並將其分為正或負兩類,與其之相互作用及主、次要之分。
可以透過評估環運轉的時間標度(或長度)來進一步理解環。第一步,把S(短), M(中), L(長)放到每個符號有向關係中,關係的強度也可以用類似的方法分析。DT被賦予的值,決定了模擬時間間隔中需要求解的次數[即(K-J) / DT次]。DT值越小,解就越精確,但越耗時。
DT是由模型中最短的時間常量決定的。為了維持某種形式的精度,時間常量常用0.25~0.5之間的值,以避免不切實際的震盪。
穩態分析有利於建立對模型的初步信心,使我們瞭解模型,進而獲悉“真實世界”的情境;而模型對擾動的反應,使我們可以觀察政策選擇的影響。
我們可以透過環的主導性和延遲來檢查模型結構,進而解釋模型對擾動的反應。例如逐一去掉任一個環,觀察模型的反應,可以了解哪一個環起主導作用;也可能發現,開始時一個環主導,到後來定一個環接替主導地位。
Flood, R.L. & Jackson, M.C. (199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 John Wiley & Sons. 楊建梅等譯(2008) 創造性解決問題 -- 全面系統干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64~65.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