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紀40年代和50年代,系統思想以一種跨學科的形式出現,主要是作為對傳統科學方法的還原論,及還原論在處理生物和社會領域中,固有的複雜性之失敗的一種反應。因此,在一段時間內系統思考似乎成為科學方法的對立面。
近年來,自然科學好像已經,透過自己的系統革命,並接受整體論;將相關的概念作為提供新的解釋方式,及探索的新途徑。物理學中的量子物理,和化學中的耗散結構研究,是自然科學中具有比較整體觀傾向的例子。
複雜性理論藉由對無序狀態的同樣關注,來補充通常系統對有序狀態的重視。許多複雜性系統似乎皆呈現無序狀態、不規則性和不可預測性,這一事實曾將它們置於科學理解範圍之外。
系統一個初始條件的微小變化,可能導致結果的鉅大影響,也就是著名的“一隻蝴蝶在亞馬遜森林揮動翅膀,可能導致南中國海上的風暴”。
複雜系統看上去被“奇異吸引子”(strange attractor)以某種方式支配。這意味著盡管複雜系統未準確地重覆相同的行為,但是他們確實將行為保持在一定界限之內。雪花和花椰菜通常被用來說明這樣的自相似性(self-similarity)的“分形整體”(fractal whole)的例子。
複雜系統的“渾沌邊緣”(edge of chaos),是一個狹窄的有序與渾沌之間的過度區域,在這個區間裡系統具有能力採用新的行為方式 -- 具有自組織和特別創新的能力。
組織運行的環境是難以控制並且時時在變化的,可是組織在緩慢地進行適應。也許被推至渾沌的邊緣,他們將表現出更大的創造性。
Jackson, M. C. (2003) Systems Thinking: Creative Holism for Managers. 高飛譯,系統思考-適於管理者的創造性整體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5)。p.12~1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