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有系統方法的假設前提要如何反映問題語境。這種分類方法,目前還不太成熟,致使一些在討論範圍內的方法論,無法放在某個"理想類型"的格子內,有些方法論可能會跨越幾個格子。
雖然如此,以下仍以六種"理想類型"的問題語境對系統分法論進行分類。
Hubert 2001年開始進修管理科學博士班,在管理領域的各種專業中,對用「系統方法」看管理特別感興趣。 管理問題隨著全球化日益普及,而日趨複雜。依行銷、財務、生產、科技、人資等構面,探討管理問題,似乎越來越難看清問題的本質。 以整體方式看問題的系統方法,考量環境、邊界、資源、元件、互動、回饋、延遲等,試圖提供一個以不同角度看問題的方式。 Hubert做過產業分析師、策略規劃部經理、企劃推廣組組長,面對產業、產品、技術、市場、政策等實務問題,需要一套整體看問題的方法。 先整理Jackson(2000) Systems Approaches to Management作為開始。同時也摘錄Checkland(1999) Systems Thinking, Systems Practice的重點。
2013年7月1日 星期一
2013年6月24日 星期一
CPS 2.1 系統方法論的系統 引言
當管理者面對組織的重要議題,並感到運用系統方法有助於解決困難時,有以下系統方法可供選擇:
- 運籌學(operational research, 簡稱OR)
- 系統分析(systems analysis, 簡稱SA)
- 系統工程(systems engineering, 簡稱SE)
- 系統動力學(system dynamics, 簡稱SD)
- 有生命系統診斷(viable system diagnosis, 簡稱VSD)
- 一般系統論(general system theory, 簡稱GST)
- 社會技術系統思考(social-technical systems thinking, 簡稱STST)
- 權變理論(contingency theory, 簡稱CT)
- 社會系統設計(social systems design, 簡稱SSD)
- 方案前提的顯化與檢視(strategic assumption surfacing and testing, 簡稱SAST)
- 互動計劃(interactive planning, 簡稱IP)
- 軟系統方法論(soft systems methodology, 簡稱SSM)
- 批判系統啓發法(critical systems heuristics, 簡稱CSH)
訂閱:
文章 (At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