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控制觀認為大腦是依賴於通訊和學習的一個經過試驗和測試的控制系統,它建立於標準控制模型(standard cybernetic model)的基礎之上,該模型具有轉換過程(受控的)、信息系統(將受控過程的信息傳遞給控制單元)、控制單元(比較實際狀態和受控過程所期望的狀態)和執行單元(根據控制單元的指令,在受控過程中產生變化)。
只有當控制器的多樣性等於或大於受控狀態的多樣性時,控制才能成功。
神經控制隱喻(或"有生命力系統"觀)強調了"學習如何學習"(learning to learn)的重要性(即接受動態而不是靜態的目的和目標,自我質疑而不僅僅是自我調節)。
所謂的全息大腦隱喻(holographic brain metaphor)強調把整體融入部分之中,重視創造關聯性和冗餘,同時關注專門化和一般化。
神經控制觀什麼時候或為什麼在實踐中是有用的?
- 它促進了自我質疑和自我批判,進而促進了基於學習的動態目標的尋求。
- 當存在高度不確定時。
- 它鼓勵創造性。
- 例如:自主工作團隊、創新型企業、顧問公司以及研發工作。
神經控制觀什麼時候或為什麼在實踐中會失效?
- 它常常忘記局部目的並非總是與整體目的相一致。
- 若採納基於該隱喻的建議,會要求對現存組織進行重大變革,這會危及既有的受益集團,因而受到它們的抵制。
- 它忽視了組織是社會建構現象。
Flood, R.L. & Jackson, M.C. (199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 John Wiley & Sons. 楊建梅等譯(2008) 創造性解決問題 -- 全面系統干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9~10.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