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 "系統"的一般概念 |
系統由一些要素(element)和要素之間的關係(relationship)組成。
一組有密切相互作用的要素,可以從那些與它們只有較少聯繫或較微弱相互作用的要素中分離出來,這種分離可以通過在有密切相互作用的要素周圍畫出邊界來實現。
這個由邊界標誌的系統有輸入和輸出,它們可以是具體的,也可以是抽象的。系統將輸入轉化為輸出,並通過反饋表現出來。
如果系統的邊界是可滲透的,允許來自環境的輸入和面向環境的輸出,這樣的系統就是開放系統。
在變化的環境裡,系統的組成要素必須透過適應和發生改變,以維持自身的動態穩定狀態。在一段時間裡和變化的環境中,一個在轉換過程中能保持同一性汗穩定性的系統,被認為表現出某種形式的控制特性,而其中的關鍵是要素之間的信息溝通。
如果系統在進行某種轉換,那麼可認為它是有目的的(purposive);如果它的目的產生於內部,則認為它是有意圖的(purposeful)。purposive和purposeful的區別最早由阿科夫(Ackoff, 1976)提出:「purposive系統可能有若干個目標,但它自己不選擇追求哪個目標,儘管它可以選擇追求目標的手段,目標的選擇是由系統之外的因素施加的;purposeful系統可以改變其目標,它既可以選擇手段,有可以選擇目的,進而反映出系統的意願或意圖。
綜效(synergy)是指各部分以整體的形式共同作用所表現出來的大於加總的價值。
系統以層級(hierarchies)的形式出現,指的是,我們考慮的系統,也是一個更大系統的子系統。我們認為,子系統在較高的解析層次上,比在僅為其部分的系統中更易辨識。設想我們有一臺很特殊的顯微鏡,我們可以採用許多放大的方式,得到不同的"解析層次",並稱之為系統還原(systemic reduction)。
我們可以在不同解析層次的透鏡上,放置過濾鏡頭來拓展我們的思維。這些過濾鏡頭,相當於我們即將探討的系統隱喻。每個系統隱喻都意味著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網絡,這五個系統隱喻具有對所有管理和組織理論的洞察力。它們是:
- 機器隱喻(machine metaphor),或"封閉系統"觀 ("closed system" view);
- 有機體隱喻(organic metaphor),或"開放系統"觀("open system" view);
- 神經控制隱喻(neurocybernetic metaphor),或"有生命力系統"觀("viable system" view);
- 文化隱喻(cultural metaphor);
- 政治隱喻(political metaphor)。
Flood, R.L. & Jackson, M.C. (199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 John Wiley & Sons. 楊建梅等譯(2008) 創造性解決問題 -- 全面系統干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4~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