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機體隱喻綜合了若干層次現象的研究思想:從細胞到單一有機體,再到生態,進而到演化思想。不過,其核心思想仍然把有機體或組織當成"開放系統"。
抽象地講,就是把系統當成一個由要素和關係組成的複雜網絡,這些要素和關係相互作用,形成了有高度組織的反饋環,系統吸納來自環境的輸入,並對環境進行輸出。
一個"開放系統"是自我平衡的(homeostatic),它具有自我調節性(機器,作為封閉系統而言,會有損耗和失效,而開放系統可以通過獲取能量來彌補損耗,從而維持穩定狀態)。
生存和適應性是有機體隱喻框架內"開放系統"思想的兩個重要概念。
有機觀什麼時候或為什麼在實踐中是有用的?
- 當組織與環境之間存在開放的關係時。
- 當需要生存發展時。
- 為提高反應力(responsiveness)和促進變革。
- 當環境本身複雜,包含各種競爭者等時。例如:處於現代變化莫測的環境中的企業。
有機觀什麼時候或為什麼在實踐中會失效?
- 忽視了組織是社會建構現象,要求必須從組織內部成員的觀點來理解組織。
- 強調各部分之間的和諧關係(harmonious relations),而在組織中卻經常是衝突和/或強制的。
- 認為在系統適應其環境時,變化產生於外部,而非系統自身主動的發展。
Flood, R.L. & Jackson, M.C. (1991) Creative Problem Solving: Total Systems Intervention. John Wiley & Sons. 楊建梅等譯(2008) 創造性解決問題 -- 全面系統干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P8~9.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